武汉新芯时期的一波三折。长江存储的前身是成立于2006年的武汉新芯,由湖北省和武汉市共同成立的集成电路制造企业。成立之初,从事DRAM生产,随后,在遭遇芯片价格周期的情况下被迫转向,为美国飞索半导体生产NAND Flash闪存。但好景不长,经历08年全球经济危机,面临严峻的生存困境。
大基金入场,紫光抓住时机。14年国家集成电路大基金成立,发展存储器芯片正式被确定为国家战略,喘息中的武汉新芯也终于等来了希望,2016年,集成电路产业基金和其他机构出资240亿美元,准备将武汉新芯打造成一个世界级的半导体存储企业,集中精力研究生产NAND Flash和DRAM,随后紫光集团也加入,最终各方在武汉新芯的基础上共同出资成立了长江存储,自此开启了长江存储的不平凡之路。
英雄所见略同,志破韩国双雄。谈到紫光和长江存储就不得不提“并购狂人”赵伟国和“台湾 DRAM教父”高启全,两位都在中国半导体行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两人之前并不相识,在紫光试图并购美光科技时相遇,虽然由于美国技术封锁,最终并购失败,但也使两人产生了交集,经过交流,双方一致认为韩国双雄三星和海力士几乎控制了全球存储市场,DRAM占有率高达80%、NAND Flash占有率60%,如果任由其发展,韩国将会掌握全球90%的存储器芯片市场,为了平衡这股势力,只有依托中国大陆,这也促成了高启全加入紫光集团,一起把中国的存储产业做起来。
跳步向前。高启全加入长江存储5年来,长江存储发展速度之快令人震惊,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研发路线,避开了已有的专利壁垒,尤其是独家的“Xtacking”技术,惊艳国际。“Xtacking”技术是在两片独立的晶圆上,分别加工周边电路和储存单元,与其他国际级NAND Flash大厂的技术和架构都不同,且自己有独家的专利,而这专利也成为长江存储未来运营很重要的保护伞。2017年10月,长江存储成功设计并制造了中国首款3D NAND闪存。2019年9月,公司成功量产64层TLC 3D NAND闪存。为了加快追赶步伐更是直接跳过了96层产品,直接研发128层产品,最终在2020年4月,公司宣布128层TLC/QLC两款产品研发成功,其中 X2-6070是业界首款128层QLC闪存,I/O速度、存储密度和单颗容量均为业界最高。
攻入果链。正是凭借优异的产品和很好的用户体验,长江存储成功地吸引了苹果公司的关注。据传长江存储已经开始为苹果测试闪存产品,进一步扩大了影响力。相信长江存储这样的实力已经让三星非常忌惮了,毕竟存储芯片是三星的主力产品,也是重大盈利点,相信三星不会坐视不管的,估计很快就会有大动作。
广积粮,筑高墙,未来可期,长江存储虽然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是并没有放松研发的脚步,在拥有“Xtacking”高质量技术壁垒的情况下,相信它会不断推出新产品,更快地跻身国际一流厂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