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海思芯片保证供应链稳定性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 提前布局与 “备胎计划”:在可能面临外部风险之前,海思就实施了 “备胎计划”。多年来默默投入研发,储备了大量的芯片技术和设计方案,当外部供应链出现问题时,这些 “备胎” 芯片能够迅速转正,确保了产品线的延续,避免因供应中断导致的业务停滞。
- 加大自主研发投入:持续投入大量资源进行芯片设计研发,不断提升自身的芯片设计能力,推出了昇腾、鲲鹏等系列高性能芯片,在性能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减少对外部芯片设计技术的依赖,从源头保障供应链的自主性。
- 投资完善产业链:通过哈勃投资公司,投资国内半导体企业,涉及 EDA 软件、光刻胶等多个半导体产业关键领域,推动国内半导体产业链的完善和发展,增强国内供应链环节的实力,为海思芯片的生产提供更坚实的基础。
- 探索技术替代方案:积极研究 RISC - V 架构芯片设计,该架构开源且不受美国技术限制,为芯片设计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同时探索芯片堆叠技术,通过叠加低制程芯片提升性能,绕开对高端制程的依赖,降低因高端制程受限带来的供应链风险。
- 建立多元化合作:在全球范围内寻求合作,尽管受到外部限制,但仍与欧洲运营商合作推进 5G,与东南亚封装企业合作保障供应链安全,拓展了国际合作渠道,避免供应链过度集中在特定地区或企业,增强了供应链的弹性。
- 优化供应链管理:构建了敏捷、高效的供应链体系,通过先进的流程和 IT 系统,如从 MRPⅡ 到 ERP 的升级,以及数字化转型等,实现了供应链的快速响应和高效交付。采用 “一个流” 生产模式、ATO 和 STO 订单模式等,提升了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和灵活性。
- 强化本土供应链合作:与国内供应商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在危机时刻,国内供应商为海思芯片提供了有力支持,共同打造了稳定可靠的本土供应链。如在手机处理器、电源芯片等方面,海思与国内厂商合作已基本实现自给,汇顶科技、豪威科技等国产厂商的突破也有力支撑了进口替代。
- 保障关键环节供应:针对一些关键环节,如在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系统(BMS)芯片研发上取得重大突破,发布全栈自研的高精度 BMS AFE 模拟前端芯片及配套通信桥片,并与国内 BMS 头部企业合作开发,确保在关键应用领域的供应链韧性与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