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海思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的算法融合能力在机器人、手机影像、隧道导航等领域有诸多实际应用案例,具体如下:
- 机器人避障:海思基于 openEuler 的多传感器融合机器人开发平台,首次实现将 dToF、视觉在内的多传感器拼接与融合。该平台可接入高达 7 路的 dToF 微型激光雷达传感器以及 4 路摄像头输入,通过 SoC 强大算力实现校准算法、搜峰深度计算算法等,并进行点云动态拼接。再结合 openEuler 的异构计算能力,快速识别目标障碍物,然后通过 ROS2 系统进行路径优化,实时避障。
- 手机影像处理:华为 Mate 40 系列搭载的麒麟 9000 芯片采用 “ISP+NPU 融合架构”。在处理影像数据时,让 ISP 与 NPU 两个模块实现硬件级联动响应,将一帧画面切分成四个部分,利用 Smart Cache 2.0 技术,使 ISP 和 NPU 像打乒乓球一样提取同一帧画面的不同切片部分进行处理,最后合并输出。这平衡了两个模组的任务负载,提升了 4K 视频拍摄的处理效率和画质,还实现了硬件级实时 XD Fusion HDR 等功能。
- 隧道车道级导航:华为 Pura80 系列手机通过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实现长隧道内的车道级导航定位。利用手机内置的高精度地磁传感器,结合隧道内壁金属结构产生的磁场畸变特征构建 “地磁指纹” 地图,误差可控制在 0.5 米内,还通过 UWB 超宽带通信与车载终端实时交互计算相对位置,并结合弱网预加载技术,提前下载高精地图数据,即使在卫星信号完全遮蔽的环境下,也能精确显示车辆所在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