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海思芯片在未来智能汽车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凭借其在技术研发、市场份额等方面的优势,有望在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多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具体如下:
- 技术优势奠定发展基础:海思芯片在性能、能效、安全性等方面表现出色。如麒麟系列芯片应用于智能座舱,可支持高清显示、流畅多任务处理和快速应用启动。MDC 自动驾驶计算平台搭载的海思高端芯片,算力高达每秒 352 万亿次运算,能满足车辆复杂路况下环境感知与决策规划等需求。Balong 系列芯片可支持 4G/5G 等多种通信标准,为车联网提供高速稳定连接。
- 市场份额逐步扩大: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数据显示,2024 年一季度,在中国乘用车市场 20 万元及以上新能源细分区间,华为鸿蒙座舱(芯片 + OS)占比已接近 15%。1-5 月,前装标配 NOA 交付新车中,车企自研 + 搭载华为方案的车型合计交付占比超过 80%,仅华为方案(芯片 + 软件)的市场份额就超过 30%,市场认可度不断提升。
- 产品矩阵丰富多样:海思在汽车行业的产品线已覆盖算力 SoC、MCU、互联及定位芯片、模拟芯片等全场景应用。麒麟系列从手机延伸至汽车,如麒麟 990A、麒麟 9610A 应用于智能座舱;昇腾系列主打 AI 计算,配合鲲鹏 CPU 组成华为 MDC 智驾域控平台核心,可覆盖从低阶到高阶智驾全场景需求;海思 A²MCU 针对汽车电机控制和电源领域设计,还有基于 Arm 架构的产品系列,丰富的产品矩阵能满足智能汽车不同系统需求。
- 生态建设逐渐完善:包括德赛西威、博泰、均胜等 Tier1 已量产基于麒麟芯片的座舱解决方案,加上鸿蒙系统背后的数家第三方外包开发公司,围绕海思芯片的产业链生态体系已基本形成,有助于推动其在智能汽车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 政策支持带来机遇:相关主管部门对自主品牌车企在车端芯片上的本土化替代比例有要求,华为海思作为国内芯片领域的重要力量,有望受益于政策支持,获得更多市场机会,加速其在智能汽车领域的国产替代进程。